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 媒体报道

数据分析师养成(7):数据分析常见的12种产品数据分析模型

编辑:011     时间:2021-09-14
数据分析师,建筑转行,坚持一万小时,求职转行问题免费私我

数据分析师很多时候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数据时,往往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分析。面对类似的窘境,如果能够持续了解和学习更多分析模型知识,提高思维的宽度,有助于扩展我们分析的思路。

这篇文章总结了神策(用户行为分析产品)分析模块共12种产品数据分析模型,阅读学习这些分析模型,有助于对我们的数据结构、数据链路有系统的认识,扩宽、总结思路。

每一类分析模型从定义、场景、实例拆解及应用三个角度介绍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直接滑到对应的模型。

(推荐收藏、关注、持续更新,当前:6种/12种)

(后面会再出一篇文章整理常见的一些通用商业的分析模型,偏策略战略和整体思考):

目录:

1.事件分析 2.Session分析

3.漏斗分析 4.留存分析

5.分布分析 6.LTV分析

7.归因分析 8.用户路径分析

9.网页热力分析 10.App点击分析

11.间隔分析 12.用户分析

一、事件分析:

定义:

事件,是追踪或记录的用户行为或业务过程。事件分析,是指基于事件的指标统计、属性分组、条件筛选等进行基础的描述性分析,数据分析师大部分工作的分析模型可以归到此类。

场景:

最近三个月来自哪个渠道的用户注册量最高?变化趋势如何?

各个时段的人均充值金额是分别多少?

上周来自北京的,发生过购买行为的独立用户数,按照年龄段的分布情况?

实例拆解及应用:

事件分析=事件(可以根据业务流程分类)+统计指标(总和、均值、最大值、最小值、计数值、去重值)+筛选项()+维度()+日期范围筛选+展现形式(折线图、条形图、饼图、面积图)+对比项:不同事件间对比、不同时间范围对比

根据上述形式场景种的第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:事件=用户注册 统计指标=计数项 维度=渠道 日期范围:最近三个月 展现形式选择折线图 这样就可以描述出最近三个月各个渠道的用户注册量变化趋势:

二、session分析(会话分析):

定义:

会话分析,从应用的场景不难看出,session分析是将单点动作串联起来的一个综合分析,经计算后得到。

比如用户平均会来几次,其实是从用户的点击行为归类得出,因此,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时间点的切割问题:用户两次点击隔多久,算来两次?

每一个session由两个要素构成:事件+切割时长

session常见的事件会有点击、浏览页面等,切割时长的意义在于第2次事件与第1次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切割时长时,计算为两次session。

在某些情况下,同样也可以明确开始事件和结束事件去定义session

比如在看用户的活跃时间段时,明确开始事件为启动app,结束事件为退出app,结果会更有参考意义。

场景(用户访问行为,几次?多久?):

用户平均会来几次?

每次平均逛了几个页面?

每次来平均待多久?

某个具体页面用户平均停留多长时间?

实例拆解及应用:

session事件选择(总体、点击、浏览、任意事件等)+

指标(通用指标:总次数、用户数、人均session数及部分特殊指标

1.跳出率: Session 中只发生一个事件的 Session 个数除以总 Session 数。比如有三个 Session,第一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 A,B;第二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 A;第三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 A,C,B;则 Session 总体的跳出率为 1/3。

2.退出率: Session 的退出率包括 Session 中某个事件的退出率 和 Session中任意事件的退出率。某个事件的退出率指该事件作为 Session 的结束事件的次数除以该事件发生次数,任意事件退出率指 Session 数除以 Session 中所有事件发生次数。比如有三个 Session,第一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A,B;第二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A;第三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A,C,A;则 Session 中A事件的退出率为 2/4, 任意事件的退出率为 3/6。

3.Session 时长: Session 内最后一个事件触发的时间减去 Session 内第一个事件触发的时间。

4.Session 深度: Session 内触发事件的次数。

5.Session 内事件时长: 假如某 Session 内事件触发顺序为 a > b > c > d,则事件 a 的时长为 b 减去 a,事件 d 的时长未知。

6.Session 初始事件: Session 内第一次触发的事件。

7.Session 属性: d 处的 Session 属性是指一个 Session 中初始事件的属性。比如一个 Session 的事件序列为 A,B,C;A 事件的操作系统为 iOS,B 事件的操作系统为 Android,C 事件的操作系统为空,则这个 Session 中的 Session 属性操作系统应该是 iOS,是第一个事件对应的操作系统属性值

8.同时并发人数:Session 总体时,可以使用 Session 同时并发人数来计算该时间点同时会在的会话数。

)+维度()+日期范围筛选+展现形式(折线图、条形图、饼图、面积图、数据表)

三、漏斗分析(会话分析):

定义:

漏斗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一个多步骤过程中每一步的转化与流失情况

其中由三个小定义:

  1. 步骤:由一个 元事件/虚拟事件 加一个或者多个筛选条件组成,表示一个转化流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。
  2. 时间范围:在界面上选择的时间范围,是指漏斗的第一个步骤发生的时间范围。
  3. 窗口期:用户完成漏斗的时间限制,即只有在这个时间范围内,用户从第一个步骤,行进到最后一个步骤,才能被视为一次成功的转化。
场景:

电商用户通常有以下6个阶段,如何追踪各个步骤的转化率

  1. 浏览商品
  2. 将商品添加进购物车
  3. 结算购物车中的商品
  4. 选择送货地址、支付方式
  5. 点击付款
  6. 完成付款
实例拆解及应用:

创建漏斗(时间范围+窗口期+各步骤事件)+统计指标(总和、均值、最大值、最小值、计数值、去重值)+筛选条件+维度+展示(按不同维度的转化展示)

四、留存分析:

定义:

留存分析是一种用来分析用户参与情况/活跃程度的分析模型,考查进行初始行为后的用户中,有多少人会进行后续行为。这是衡量产品对用户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。

场景:

一个新客户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是否完成了您期许用户完成的行为?如支付订单。

某个社交产品改进了新注册用户的引导流程,期待改善用户注册后的参与程度,如何验证?

想判断某项产品改动是否奏效,如新增了一个邀请好友的功能,观察是否有人因新增功能而多使用产品几个月?

查看不同月份投放资源在后续月份持续转化或者交易情况

实例拆解及应用:

确认初始行为及后续行为(1.初始行为选择用户只触发一次的事件,比如“注册”、“上传头像”、“激活设备”等,后续行为选择你期望用户重复触发的事件,比如“阅读文章”、“发帖”、“购买”等。这种留存用于对比分析不同阶段开始使用产品的新用户的参与情况,从而评估产品迭代或运营策略调整的得失。2.初始行为和后续行为选择相同的,期待用户重复触发的事件。这种留存用于分析忠实用户的使用模式。)+

筛选条件+维度分组()+

关联属性(初始行为事件和后续行为事件的属性进行关联。不同事件关联的属性可以是相同属性,也可以是不同属性,但是要求属性的类型必须一致)+

时间范围+留存时间维度(7日、30日)+留存/流失+展示(表格/趋势线)

五、分布分析(会话分析):

定义:

某个事件指标的用户分布情况。

日活只能告诉你用户数的变化,分布分析却能揭示单个用户对产品依赖程度的变化。比如某产品虽然三月和四月期间活跃用户量没有明显增长,但是用户关键行为(比如下单,或发布内容)的频率却显著增加,说明产品对于用户的价值增加了。反之,如果虽然日活增长很快,但是行为发生频率却在相比之前较低的水平,很有可能新增加的活跃用户并未真正感受到产品价值。

场景:

查看订单金额在 100 元以下、100 元至 200 元、200 元以上三个区间的用户分布情况。

通知策略调整前后,用户每天使用产品次数是否增加?

假设每天使用 3 次以上某关键功能的用户算作核心用户,那么核心用户的成分变化趋势如何?

实例拆解及应用:

事件+指标(小时数、天数等时间单位/总和、均值、最大值、最小值、去重数。)+筛选+维度分组+时间范围+分布

六、LTV分析

定义:

用户生命周期价值(Life Time Value,LTV),即用户在生命周期中贡献的商业价值。LTV 分析是一种分析用户商业价值的分析模型,可分析特定日期访问的用户群体,在一定时长内所贡献的人均价值。

场景:

LTV 分析可以帮助回答以下问题:

哪个渠道来的用户带来的人均价值更高?用户贡献的价值是否高于用户获取的成本?运营活动是否带来了显著的收益?用户的人均价值是否有所提升?运营活动到底是好还是坏?游戏产品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人均消费来覆盖开发成本?玩家价值会在多久之后趋于稳定?哪个用户群体是我们产品的高价值人群?这些客户有怎样的特征?

典型案例:9月10日注册的新用户,在 30 天的人均充值金额(LTV 30)是多少?

计算过程:

  1. 通过初始时间(9月10日)和事件(注册)来锁定新用户的用户群体;
  2. 计算用户群体从初始时间(9月10日)起 LTV 时长(30 天)内的累计充值金额;
  3. 用累计充值金额除以初始人数(9月10日注册的用户数)得到 LTV 30。
实例拆解及应用:

初始事件/初始时间+营收事件(金额、比例设置)+筛选条件+维度分组+

展示:趋势视图+图表+对比视图(不同LTV随初始日期的变化)+对比图表(趋势视图可变更为预测视图)

LTV分析与留存分析的不同点

LTV 分析计算的是累计人均值。留存分析中也可以计算阶段累计人均值,也能用于计算 LTV。但两者在计算口径上是有区别的。共有三个差异点。

  1. 初始用户群体的不同点:留存分析中,只要用户发生了初始事件,就会计入到对应的初始日期中。LTV 分析中一个人有多次初始事件时,这个用户只会计入初始事件发生最早的那天。
  2. 留存用户群体的不同点:留存分析中计算的是留存用户的累计人均值。当留存分析中的后续事件不是营收事件时,计算的留存用户群体会和 LTV 分析不相同。 LTV 分析中计算的是初始用户中发生营收事件的用户。
  3. 首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:留存分析中,第 0 日/周/月的计算中,是不区分初始行为和后续行为的先后顺序的,因此当日内后续行为早于初始行为,也会计入留存用户群体。 LTV 分析中,只有营收事件不早于初始事件才会算进营收。

七、归因分析

定义:

在业务需求中,横岭某个广告位、推广位对目标事件的转化上的贡献程度叫做归因分析,归因分析中有三个关键词:归因事件、目标事件、归因模型,以下做个详细介绍

归因事件:因子事件,可能对目标转化有贡献的事件

5类归因模型:1.首次触点模型:多个「待归因事件」对同一个「目标转化事件」作出贡献时,认为第一个「待归因事件」功劳为 100% 。

2.末次触点归因:多个「待归因事件」对同一个「目标转化事件」作出贡献时,认为最后一个「待归因事件」功劳为 100% 。

3.线性归因:多个「待归因事件」对同一个「目标转化事件」作出贡献时,认为每个「待归因事件」平均分配此次功劳。

4.位置归因:多个「待归因事件」对同一个「目标转化事件」作出贡献时,认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「待归因事件」各占 40% 功劳,其余「待归因事件」平分剩余的 20% 功劳。

5.时间衰减归因:多个「待归因事件」对同一个「目标转化事件」作出贡献时,认为越靠近「目标转化事件」做出的贡献越大。

目标事件:选择产品的目标事件,一般为与收益相关的事件,如:提交订单详情、支付...也可以添加前向事件进行组合,前向事件一般为与目标事件的强相关事件,比如说在支付前选取加入购物车等

场景:

如下图,目标事件为提交订单,归因事件包含 广告点击、搜索等各个触点

实例拆解及应用:

归因事件+归因模型+目标事件+归因时间窗口期+筛选条件+表展示

指标解释说明:

  • 总点击数:在选择的时间范围内(额外增加上窗口期),该广告位的总点击数量。
  • 有效转化点击率:在选择的时间范围内(额外增加上窗口期),与本次的目标转化有关联的广告点击。
    • 比如:设置目标为支付订单,回溯时长为 1 天,若 3 日前点击了广告,则不会被判定为有效转化。

20210712 更新归因分析

编辑于 07-12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回复列表

相关推荐